相信不少父母都看到了。
今天我来做一下解析,帮父母剖析一下,对孩子将来参加中考会有什么影响。这里先提炼一下重点变化:
各大量次(自招、名额分配综评、统招)全部改为中考之后再填志愿!
自招环节更换到中考之后进行
自招比率确定:委属市重点30%、市特点校15%、区属市重点10%
名额分配比率确定:、委属市重点65%、区属市重点60%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40分+10分
自招和名额分配最低投档控分线相同(2022大概率名额分配的最低控分线也还是640分)
《细节》中,还有一些和3月份中招改革一致的内容,譬如市重点高中录取方法5种变3种、名额分配综评除去看中考成绩还要考察综合评价等等……大家下面也会简单介绍一下。录取方法,5种变3种
2022年上海中招录取方法,由原来的5种(自荐、推荐、零志愿、名额分配和统一招生)调整为3种,包含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
涉及自招和名额分配的高中总共有3类:
第一类是试点“探索打造拔尖革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高中学校(即上中、华2、复附、交附),即“四校”。
自招: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30%;名额分配: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65%。
第二类是其他市重点,也叫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
自招: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10%;名额分配: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60%。
第三类叫市特点普高,譬如曹杨中学、徐汇中学等等。
自招:低于本校招生计划的15%
除此之外,假如孩子走的是体艺专长路线,依据新政:出色体育学生、艺术骨干学生自主招生计划合计高于全市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特点普高自主招生计划总数的15%。
艺体这块的具体招录方法是另行公布的,应该非常快也会出来。
志愿填写,放到考后
以往,上海的中考志愿填写,一般安排在5月底,也就是考试前。
值的注意的是,填写志愿虽然改到了考后,但时间上却在中考出分前。
1、时间安排,改至考后
自招往年的官方校测时间是5月下旬,但在此之前,一般在3月份会有校园开放日。
2022年中考自招的报名、校园开放日、志愿填报、校测等一系列活动,均改到了中考后进行。
所以这意味着,一模不再有重大意义!
2、各类高中招生计划,比率确定
关于“2022年自招比率大幅缩减”这件事,大家已经讨论了近一年。市教委日前公布的中招建议则明确了各类高中自招计划占比状况:
“四校”: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30%
市重点: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10%
特点高中:低于本校招生计划的15%
其中,四校自招计划仅占本校招生总计划的30%,对比老中考的50%~60%,比率确实降低幅度颇大。
3、能填2个志愿
2022年自招依旧可填报2个志愿,志愿不分先后,为平等志愿。
各招生学校依据报名学生志愿和有关材料(含校园开放日状况等)确定面试人选。面试后或许会有3种结果:
1、面试录取则签约预录,达到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的学生即可正式录取;
2、签约预录取但最后未达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的学生,将自动进入统一招生录取批次(由于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自招是统一控分线,所以名额分配也没机会了);
3、假如未能签约,则有机会进入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
假如高中自招人数未满,剩余的招生计划将会调整到统一招生录取批次。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批次也是这样。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
无论是名额分配到区,还是到校,之前都没明确的分配原则,这次发布的2020年中招细节,都已经全部明确的表达出来了。
本次中招建议明确:委属市重点的名额分配比率65%,属市重点的名额分配比率60%,与中招改革前相比,名额分配比率进一步扩大。
名额分配有两种方法:名额分配到区、名额分配到校。先进行名额分配到区录取,再进行名额分配到校录取。
也就是说,考生可以填报两个名额分配志愿,一个到区的,一个到校的,招生步骤如下:
1、名额分配到区
1、委属市重点高中(四校等)名额分配到区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80%。分配到各区的招生计划,原则上以各区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的比率为测算依据(也就是主要看各区的考生人数),综合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地理方位和资源分布等原因,由市教委统筹协调后下达。
2、区属市重点高中的名额分配到区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30%,其中90%-95%分配到外区,其余分配到本区。
具体将依据城乡教育进步情况及各区实质状况,由市教委和各区教育局一同商定后下达。
2、名额分配到校
1、委属市重点高中(四校等)名额分配到校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20%,仅分配到相应区的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具体分配策略由各区教育局以均衡、随机为原则自行拟定。2、区属市重点高中的名额分配到校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70%。
招生计划原则上,以所属区内符合填报“名额分配到校”志愿资格的中招报名人数占本区该类学校中招报名总人数的比率为测算依据,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实质状况进行编制。
理论上,在校生越多的初中,分配到的名额也会越多,这类学校里的头部学生相对也越有利。
3、综合考查询成绩,满分50分
在新中考政策发布后,大伙一直关注的就是综合评价所占的50分,特别是怎么样分配结果赋分和现场评分。
在这次发布的策略中,终于揭开了这一神秘面纱!
学校综合考查(满分50分)由两部分组成,其中40分是由高中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赋分,另10分则是高中综合考察现场打分。
为何综合考查的50分,遭到广大伙长的关注呢?大家来看一下“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成绩构成,大伙就了解了。
综评总成绩=中考成绩+综合考查询成绩
通过分值构成可以看出,综合考查的成绩,对于“名额分配”录取尤为重要,学生想要获得到校、到区的名额,就需要在综合考查这一项少丢分。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赋分(满分40分):
高中学校依据《上海初初中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给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只须“合格”即赋40分,“不合格”则酌情扣分。
什么初中会在这个《纪实报告》上为难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应该都是合格的,也就是拿到40分满分。
那样,能拉开差距的,就只有高中对入围学生拓展的现场综合评价,满分也就是10分。也就是说,能拉开差距的也就是这10分之内。
高中现场综评赋分(满分10分):
高中学校根据本校工作策略,组建若干评价小组,每一个小组须至少由7人组成。
依据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入围学生名单,高中学校公告学生到校拓展现场综合评价,现场综合考场全程录像。
评价小组成员独立给出得分,统计得分时,须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综合考察的形式可能是多样的,但都不可以进行学科类测试或变相测试。
4、最低投档分数线,和自招一致
即使通过了综评考察,还有最后的一关,就是最低投档分数线!
每年中考都有各批次最低投档分数线,名额分配到区和到校也有最低投档分数线。打个比方,今年你们初中拿到20个名额分配到校的名额,并不意味着你们初中的这20个名额都会被录满,还需要你们初中填报这类志愿的同学,中考分数线达到名额分配的到校最低投档线,达不到是不录取的;录取没用完的名额返还,分配到这个高中后面的1-15志愿招生计划里。
今年自招最低控分线640分,根据750满分来算,得分率85%左右。去年自招最低控分线535分,根据630分满分来算,得分率也是85%左右。
所以明年大概率,名额分配的最低控分线也还是640分。
假如达不到这个分数,就算考了全校第一,也还是不可以被市重点高中录取。更何况,中考并非终点,即使低分进来了,后面还有高考考试呢。
中本贯通,能填2个志愿
中职校自主招生包含中本贯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与中职校提前招生(需面试或测试的专业)等种类,统一实行网上填报志愿,网上录取。
对于有面试或专业测试需要的专业,须获得资格后方可填报志愿,其中中本贯通种类只招收符合本市中招报名要求的本市户籍学生。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同时填报中本贯通,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贯通与中职校提前招生志愿。
往年中本贯通只能填1个志愿,导致博弈性非常强,每一个学校专业的分数线每年变化非常大,今年中本贯通,能填2个平行志愿。
如此选择性就更多,防止了每年非常妖的分数线出现。
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贯通种类合计可以填报3个平行志愿,中职校提前招生种类可以填报4个平行志愿。中本贯通录取学生的学业考试总成绩须达到本市公办普高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贯通录取学生的学业考试总成绩须达到相应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
最后说几句
总结一下2022年新中考各类高中的招生方法及比率:
四校:自招约30%、名额分配到区52%、名额分配到校13%、统一招生约5%。
四校应该是会有统一招生名额的,这对于徐汇、杨浦与浦东考生来讲,无疑是个好消息。
区属市重:自招约10%、名额分配到区18%、名额分配到校42%、统一招生约30%。
特点普通高中:自招≤15%,统一招生≥85%。
一般普通高中:统一招生100%。
2022年中考的变化集中在自招和名额分配,对于统一招生来讲,唯一的变化就是志愿填报改在中考之后(区重点高中和一般高中只有统招这一种录取方法)。
新中考的利好很多,就算在普通初中,也有机会进到好高中。不再唯分数论,综合素质也尤为重要。
而且即便在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批次失利,在统一招生批次仍有被心仪学校录取的机会。
但《中招若干建议》与《综合考查指导建议》的颁布,仍有不少细节有待考虑。
譬如除去四校以外,另外两所委属市重点高中:上师大附中、上海实验学校,招生比率是和四校一样,还是和区属市重点一样?四校剩下的5%比率是不是投放在平行志愿?